工艺流程说明:表面予处理技术要求
1)净化处理:
清除工件表面残留的焊渣、焊瘤、飞溅等杂物,用脱脂剂擦除基体表面油渍,对于较大面积的浮尘,应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干净。
2)喷砂除锈
(1)表面预处理采用喷砂处理(局部修补除外)。磨料必须保持清洁、干燥、还必须有尖锐的棱角,以达到预期的金属表面预处理状态。在进行喷射处理前,必须仔细地铲除焊渣、飞溅等附着物,并用电动砂轮机将焊缝(突出较高的)磨成过渡角。如有夹层、裂缝等缺陷应采取补救措施(如补焊等)。
(2)喷砂完毕,应用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吹净表面的灰尘和附近的积砂。除锈级别应达到Sa3.0,粗糙度Rz=70-100。
(3)压缩空气应干燥、无油、清洁(用白布擦拭检验);工作压力:0.4~0.6 Mpa为宜。
(4)喷砂处理后的金属表面清洁度等级:金属涂层涂装应不低于GB8923的Sa3.0,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应达到GB8923中规定的St3级。
(5)操作应达到如下参数:
喷射角度:磨料喷射方向与工件表面法线之间夹角应以15-30度为宜。
喷嘴:选用文丘里型喷嘴,其孔口值增大25%时宜更换。
喷射距离:喷嘴到工件距离一般取100㎜-300㎜。
(6)涂料封闭
应选用经业主认可的涂料厂家的油漆,涂装前应进行检查,产品说明书、产品批号、合格证和检验资料应齐全。
表面预处理与涂装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尽可能缩短。潮湿或工业大气等环境条件下,应在4h内涂装完毕,晴天或湿度不大的条件下,最长不超过8h。
金属热喷涂在尚有余温时,涂装封闭涂料。
被涂基体金属表面温度低于露点以上3℃和相对湿度大于85%时不得进行涂装,如涂装说明书另有规定时则应按其要求施工。
涂层系统各层间的涂覆间隔时间应按涂料制造厂的规定执行,如因某种原因超过其最长间隔时间,则应将前一涂层粗砂布打毛后再进行涂装,以保证涂层间的结合。
(7)现场拼焊的安装焊缝在两侧各贴50㎜宽防锈纸。
涂装施工技术要求
表面清理
表面清理包括表面缺陷修补、打磨、钢板表面盐含量的检测及可溶盐的清除,表面油污的检查及清除,粉尘记号、油漆、胶带等表面附着物及杂物的清除。表面清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喷砂处理后的表面质量,对基材与底漆之间的结合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表面清理工艺流程为:焊接缺陷补焊、打磨-清洗剂清洗油污-高压清水冲洗-风干。
钢材表面清洁要求
钢材表面清洁要求
项目 |
清洁要求 |
油脂 |
清除,但不允许留有肉眼可见痕迹 |
水份、盐份 |
肉眼看不见 |
肥皂液 |
肉眼看不见 |
焊割烟尘 |
用手指轻摩擦,不见有烟尘跌落 |
白锈(锌盐) |
用手指轻摩擦,不见有烟尘跌落 |
粉笔记号 |
用干净的棉纱抹净,允许可见痕迹 |
专用油漆笔记号 |
不必清除 |
未指定油漆笔 |
用铲刀等工具清除,肉眼看不见 |
记号 |
|
漆膜破损 |
肉眼看不见有烧损起泡等不完善的漆膜 |
其它损伤 |
用碎布或棉纱抹净,允许留有肉眼可见痕迹 |
喷砂除锈技术要求
在表面清理检验合格且表面干燥后即可进入喷砂作业工序
磨料清洁(不含油、杂物)、干燥(不含水),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。供应商除提供质保书外,还应提供相应的抽样检验报告,施工单位进行相应的验证,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再投入使用。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磨料的运行情况,并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。
①收砂、粉尘分离
采用吸砂机及人工清铲配合收砂。为保证经喷砂处理的表面具有符合要求的粗糙度和清洁度,使用过程中定期对磨料进行检查,对回收后的砂进行筛选及粉尘分离,清除废砂并及时补充新砂。
(1)压缩空气的要求
压缩空气的质量对表面处理的质量(包括后续喷漆的质量)有重要的影响,空压机出口的压缩空气经冷却和油水分离及过滤处理,以保证施工所用的压缩空气干燥(不含水)、清洁(不含油及杂物)。压缩空气的质量符合下表的要求。
压缩空气质量要求
项目 |
质量要求 |
检验方法 |
备注 |
清洁度 |
无油、干燥、无杂物 |
白布打靶试验 |
白布应无油迹、水迹和颗粒 |
压力 |
≧0.5Mpa |
普通压力表测量 |
全部采用进口大功率空压机,空气出口压力可达0.65Mpa以上,可提高喷砂质量和喷砂效率 |
(2)喷砂设备的要求
采用大功率空压机和高效移动式喷砂机进行喷砂作业,其压缩空气经过滤、冷却、油水分离达到清洁、干燥的要求,喷枪出口的空气压力达0.65Mpa以上,因此比一般的喷砂设备效率要高,喷砂处理质量更可靠。
修补及现场喷砂视情况不同分别采用手动机械打磨(对小面积及边角)和真空封闭式喷砂机(对较大面积)进行,为保证喷砂质量可采用上述两种设备组合进行处理,防止出现漏喷。
(3)喷砂作业环境的要求
喷砂作业环境要求
项目 |
控制要求 |
检测方法 |
备注 |
环境温度 |
5-40℃ |
温度计测量 |
|
空气相对湿度 |
涂装房内 |
≦80% |
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再查表换算,或直接用仪器测量空气湿度 |
涂装房内采用除湿机、加热干燥机等达到喷砂作业环境要求 |
现场施工、露天修补 |
≦85% |
钢板表面温度 |
≧空气露点温度+3℃ |
钢板温度仪测量 |
空气露点 |
|
由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查表求出 |
(4)操作
磨料喷射方向与工件的夹角为75°~85°,喷枪距工作面的距离为200~400㎜,当喷嘴直径增大20%时将更换喷嘴。
(5)吸砂、吸尘
采用真空吸砂机吸出梁段内的积砂,吸砂后钢板表面的灰尘无法通过吹灰清除,因为吹灰后灰尘仍会漂浮在空气中,最终仍回落在喷砂处理过的表面上,故采用大功率吸尘器或真空吸砂机带动吸尘装置,全面吸净喷砂表面的灰尘。
(6)清洁表面的保护
进入喷砂处理过的表面时,所有人员均穿戴专用工作服及鞋套、手套、防止污染清洁表面。
(7)表面质量要求
喷砂后的金属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按表《喷砂后处理质量要求》检查。
喷砂处理表面质量要求
|
质量标准 |
检验方法 |
检验标准 |
金属喷涂表面要求 |
清洁度 |
Sa3级 |
图谱对照、样板对照 |
GB8923-88 |
粗糙度 |
Rz70~100µm |
比较样块及仪器测量粗糙度测试仪 |
GB/T13288-91或GB6062-85 |
金属喷涂技术要求:
1)金属线材
所用金属丝应光洁、无锈、无油、无折痕,规格为∮2㎜或∮3㎜。铝丝应符合GB/T3190标准的要求。
2)喷涂方法:采用电弧喷涂。
3)技术参数
热喷涂所用压缩空气应清洁、干燥、压力不得小于0.4Mpa;
喷涂距离为100-200㎜;
喷枪尽可能与基体表面成直角,边缘处也不得小于45度;
喷枪移动速度,以一次喷涂厚度达到60-80µm为宜;
各喷涂带之间应有1/3的宽度重叠,厚度尽可能均匀;
电弧喷涂工作电压为26-32V,电弧电流值为150-200A;
喷涂送丝速度为160-300㎜/s;
4)操作要领
各喷涂层之间的喷枪走向应相互垂直,交叉覆盖;
涂层的表面温度降到70度以下时,再进行下一层喷涂;
喷涂开机前,应检查油水分离器的作用是否良好,工作前应把积水放掉;认真检查喷枪、送丝软管、接头等联接是否正确牢靠;
喷涂时会产生较多烟尘,较强的噪音、紫外线,作业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,检查头盔上的呼吸管是否畅通;
电弧喷涂要点:
喷涂前,选好空载电压。如在喷涂过程中调整空载电压时,首先应停止喷涂,调节好空载电压后,再重新启动设备,进行喷涂;
喷涂时,应先向喷涂枪供给压缩空气,然后打开电源启动开关,再开始喷涂;
喷涂时,喷枪焰流温度高、压力大,喷枪始终不能指向任何人或任何施工设备及线路;
停止喷涂时,应先停止送丝,再关闭开关,最后关闭压缩空气,并使各个开关位置处于停止、安全状态。
5)其它措施
工件现场焊缝两侧预留50㎜处及其它保护面,应用薄铁皮或硬木板压贴保护。
6)质量检查
外观质量检查:
采用目视法:金属涂层表面应有均匀的外观,不能有起皮、鼓泡、粗颗粒、裂纹、掉块及其它影响使用的缺陷;
金属涂层的厚度:
采用无损磁性测厚仪测量。厚度为180µm;
综合性能检查:
金属涂层的结合性能检查用切格试验法进行。试验结果在方格形切样内不能出现金属涂层与基底剥离的现象。
损伤处修复:
对吊装、运输过程中涂层损伤处,按原工艺重新施工;损伤未及基体的部位,对损伤处手工打磨成斜坡后,按原工序施工,破损几层,修复几层,每层新老涂层搭接不少于30㎜。
工地焊缝涂装:
内、外表面工地焊缝涂装安排在分段吊装,焊接验收后进行,随焊接安装进度滚动进行,工地焊缝按照节段涂装工艺操作,新老涂层接合处,应逐层打磨成斜坡,每层搭接不少于30㎜,逐层补涂,直至总厚度达到设计技术要求。
工地面漆涂装:
在喷涂最后一遍面漆前,应仔细清除基体表面的灰尘、污物及焊接过程造成的漆膜损伤等。用于喷涂的面漆应安排供应厂商同批量生产,以减少面漆的色差,从而保证全桥的设计装饰效果。 |